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在花钱这一点上,村姑陈是不太会手软的类型。
出门玩一趟,经常大包小包地拎回家,然后被母上大人批一句“大手大脚”。
若是遇上真心喜欢的茶或茶具,更是不会犹豫,看中了就拿下。
这是从李太白那学的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,辛辛苦苦赚了钱,就是为了痛痛快快地花出去。
有一类茶友,则是在平日里精打细算,到了买茶的时候,才格外大方。
平时省吃俭用,衣服可以穿旧的,东西能用就将就,但面对四位数一饼的茶,买下来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可真到了喝茶的时候,又变回了“抠门”的模样。
每一片碎茶都舍不得浪费,每一泡茶都要泡到彻底没味,足见茶友之爱惜。
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好,为心头好茶投入了那么多,当然要认真把它喝完、喝透。
说起喝茶,喝白茶饼的时候,相信有一个地方,经常让茶友们头疼。
那就是压得最紧实的饼心。
散茶蒸软后,要装入布袋压制定型,为了防止茶叶漏出,师傅们会在袋口打个结。
打了结的地方,压制后会便留下一个小坑,这就是白茶饼的饼心,也叫饼窝。
虽然不会对茶内质造成明显的损耗,但饼心紧实难泡的结构,还是让不少茶友束手无策。
其实,只要稍微转变思路,就能将这块“硬骨头”啃得干干净净。
《2》
方法一:盖碗冲泡,浸润后再剥开。
饼心之所以难泡,无非就是因为茶叶被压得太紧,水分难以进入内部。
如果按照常规的“快出水”方式冲泡,恐怕外层的茶叶都泡散了,内部的茶叶还没泡透。
所以,用盖碗冲泡饼心,关键在如何将内部的茶叶浸透。
盖碗泡饼心,第一冲可以适当坐杯,不用急着出汤。
用足够沸的水,环壁注水后盖上盖子,坐杯5秒左右,让沸水初步渗润整块饼心。
由于饼心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浸透,此时适当的坐杯并不会导致茶汤苦涩。
第一冲坐杯后,第二冲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快出水冲泡。
两冲茶泡完,这块饼心基本已经被水浸润,比刚开始蓬松多了。
此时,茶友们可以用茶夹轻轻地将饼心一层层剥开,分离原本紧贴在一起的叶片。
之后的每一冲,就都可以按照正常方式冲泡了。
原本坚硬的饼心,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,已经变得松散、柔软,并逐渐释放出绵柔甘甜的滋味。
因为压制得紧、内含物质析出得更多,白茶饼心冲泡出的滋味反而更加浓郁。
《3》
方法二:煮茶壶煮饮,延长煮茶时间。
盖碗冲泡讲究的是层次感,而煮茶则更直接更高效。
持续的高温沸煮,能迅速地煮散饼心,煮出深层的物质。
煮饼心,需要注意把握水量。
我们平时煮茶,400毫升的水搭配2克干茶,浓淡正好。
但一个饼心的重量,通常在3-4克左右,为了避免茶汤浓苦,建议将水量增加到600毫升左右。
水量增加了,安全起见,也要换一个容量更大的煮茶壶,避免水沸后溢出。
煮饼心时,煮茶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些。
平常我们煮茶,一般是水沸投茶,等汤水再次沸腾后直接关火。
但对于结构紧实的饼窝而言,水开立即关火,沸水可能无法浸润到最里层的干茶。
因此,当水再次沸腾后,可以多煮1分钟左右,让水分和热量充分穿透茶叶,茶汤滋味也会更加均匀、饱满。
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老白茶饼的饼心才能煮,新白茶物质活跃,用其压制的茶饼进行煮饮,容易苦涩味重。
《4》
方法三:茶包收纳,利用碎茶。
这个方法,专门针对碎茶。
撬茶饼、撬饼窝时,另一个让人头疼的就是碎茶。
茶叶干燥酥脆,不管多么小心,撬茶时都难免产生碎叶。
许多茶友觉得碎茶不好看、不好泡,就一并丢弃了,实在有些可惜。
其实,只要掌握好方法,这些碎茶也能喝,一点不浪费。
如果碎茶中还有部分相对完整的叶片,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,用盖碗正常冲泡。
因为碎茶释放内质的速度更快,按照正常的投茶量来冲泡可能会苦涩。
出汤时,出水口也要开得比平时小一些,以免碎茶流出。
即便有少许碎茶随汤流入公道杯,也会在片刻后沉淀到底部,不影响后续的分汤和品饮。
如果茶叶碎得比较彻底,细碎的茶末较多,建议茶友们用食品级的茶包袋,将它们收纳起来,做成便携茶包。
食品级的茶包在网上就能买到,价格也不贵。
这样的碎茶包,不管是旅行时带出门,还是放在办公室用马克杯冲泡,都非常方便。
若是老白茶的碎茶,也能直接放进煮茶壶中煮着喝。
因为碎茶已经装在袋中,不会到处飘散,收拾起来也省事。
《5》
饼心虽小,却也是茶的一部分。
若要将茶叶压饼,节省储存空间、让它陈化出别样的风味,饼心的出现就不可避免。
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,也让它贡献出美妙的茶汤。
或冲、或煮、或收纳为茶包,物尽其用,才不辜负好茶。
真正的好茶,哪怕是饼窝这样不起眼又“难搞”的部分,也能泡出不俗的风味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配资查询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